当前位置: 首页 > 港澳台海外 > 工作动态

父亲生命中两个30年的情感历程

发布日期: 2019-01-07 发布人: 字号:[ ][][ ]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九泉下的父亲虽没有见证后6年的两岸关系发展走向,但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他生命中两个重要的30多年,这其中的情感演变,一直是与两岸关系发展紧密相联的。以1979年为分界,前三十八年,思乡情怀深深埋藏在父亲的心间;后三十四年,正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和暖春风渐次化解了父亲的乡愁。

七十二年前,年仅十九岁的父亲,也被卷进了那场内部纷争中,成了国民党壮丁的父亲,跨过了海峡,远离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大陆,开始了他的风雨人生。父亲在国民党部队里的时间是短暂的,在集体起义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又转战南北,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而美帝国主义者入侵朝鲜,父亲作为志愿军又“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战斗中的父亲曾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那场战火中,亲眼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下,悲愤心情伴随他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等赶走了美帝野心狼,回到祖国,海峡两岸却已成了隔绝状态,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一路南下,最终在苏中的一个小县城——如皋定居下来,接着是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基本安定的父亲以后就长久地沉浸于无言的思乡中,长大后的我们,才读懂了父亲在那特殊年代、非常岁月里的苦涩滋味。

 1979那年,经历了高考失利,心灵受到创伤,处在低迷中的我,有了与父亲深刻的交谈。父亲敞开了心扉,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了父亲内心的世界,知道他在长达三十余年的乡思中,承受着难言的痛苦。当年离开家乡时,父亲有健在的父母,有亲密的兄弟姐妹,还有童年的伙伴,如今他们在何方?生活得幸福吗?怀乡思念亲人一直缠绕父亲的心头,而这一切又无法表达,无所寄托,沉默寡言懂得父亲把这一切都深埋在心里,唯一可以安慰父亲的,是他刚来大陆时的两份家书,经过无数次的摩挲,那几页毛边纸已是残破不堪,但上面还隐约看到“儿不要牵挂家中,田里收成可以度日。在外要多注意身体……”等字样,父亲如同至宝一直珍藏着,这也成了在那特殊岁月里,能证明父亲贫农身份的凭证,使父亲和我们全家免受了更多的冤屈。

我终于理解了父亲的沉默,之前,那与亲人长久分离的压抑,让他脾气变得暴躁,小时候我们很难跟他沟通,更不知他心中的苦痛,这次能够倾心交流,也许是父亲已从失去与亲人联系的阴霾中走出,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让我们看到海峡两岸有了破冰的希望,“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这字字句句说出了我们台湾同胞的心声,也是对父亲这样老台胞最深切的理解,父亲的长谈,对我更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让我对台湾家乡有了渴求和期盼,我写了一篇以《思念》为题的散文,登载在县城《春泥》刊物上,表达了父亲这三十年来的乡思情怀和对亲人、家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随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和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定居大陆台胞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政策上的落实,生活上的关心,政治上的提升,使父亲迎来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春天。

1982年南通有了台联小组,南通市台联会也于1984年正式成立,从此父亲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精神也愉悦起来。父亲除了工作的忙碌,很少有社会交际,参加台联组织的活动就是他最大乐趣,从出席省市台联各届的代表会,到外出参观、考察,父亲总是积极参与,在这里他找到了乡情和温暖,长久沉闷的父亲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话也多了起来,每次会议的座谈,都能听到他表达心声。当台胞相聚的时候,他们说着浓烈的乡言土语,倾吐心中思念亲人的情怀;他们唱着小时候家乡童谣,期盼早日回到故乡的怀抱。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台联组织的关爱体贴,使年近六旬的父亲,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乡思苦痛后,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多年来,我们全家努力地与家乡亲人取得联系,1985年,书信经在日本辗转,我们很快获悉了家乡亲人的信息,同年5月1日,父亲兴高采烈地去邮局寄出四十年后的第一封家书,从此两岸鸿雁往来,一直没有中断。父亲怎么也没想到,当年与爷爷和伯伯的分别,竟然就是生离死别,他们在二十多年前就离开了人世,如今跟我们已是阴阳相隔了,知道这些,父亲非常地难过和悲痛。幸运的是年近九十的奶奶还健在,此时父亲又有了强烈的愿望:要在她老人家有生之年,能回到故乡与母亲及亲人们团圆。1987年,台湾开放了大陆台胞中的老兵回台探亲的政策,在台联的关爱和帮助下,父亲于1989年,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圆了他多年的梦想。当父亲在台湾桃园机场走下飞机的时候,受到了从嘉义赶来的亲属的热烈欢迎,他们给父亲献上美丽的花环,祝贺他荣归故里。在台湾,父亲与他年迈的母亲、妹妹和亲人们聚首了三个多月,他祭拜长眠地下的父亲和兄弟,他替母亲打扫房屋、晾晒被子,他与儿时的伙伴促膝交谈,他对晚辈们更是慈祥和关爱……他想把四十多年的思念之情,乡思之苦,倾注于在台的每个日日夜夜。相逢的快乐,在父亲离台后继续延续着,从此父亲有了牵挂,他盼着海峡那边的来信,他也时常叮嘱奶奶要保重身体,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1997年,一份电报传来了奶奶逝世的噩耗,父亲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三天前姑姑的来信还历历在目:“母亲身体无恙,偶尔的还能田间忙碌,饭食也正常……。”但眼前的一切也是真的,九十六岁高龄的奶奶的确已离开了我们。父亲多么想回去再看一眼奶奶啊,可最快的申请批复也要在半月以后,父亲强忍着悲痛,对着遥远的故乡,焚香磕拜,面对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家送奶奶一程的伤痛,让父亲有了回台湾定居的打算。1998年,父亲申请回台定居被批准,在台联组织的关怀和亲人的祝福声中,父亲又重返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嘉义。1999年,我的两个兄弟及家属也相继去台湾安了家,这么多年来,我们全家一直在海峡两岸频繁往来,起初是书信,后来通了电话,近来又可以网络交流。台联一如既往地给予关爱,逢年过节给他们寄去祝福的贺卡,只要回来探亲,总是热情接待。而父亲早已习惯了大陆生活,又因惦记离不了故土的母亲,于是在2002年,父亲再次回到他生活过五十余年的如皋县城,开始了他幸福的晚年。

晚年时的父亲每天阅读报纸,收看新闻,密切关注两岸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中央对台的政策把握得很到位,真正地与时俱进。在胡书记“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他经常利用与在台亲人联系的机会,夸说大陆环境优美、经济腾飞的喜人景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父亲对台独分子深恶痛绝,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因年事已高,最后几年虽说父亲非常想念家乡的妹妹和晚辈们,终因回台旅途的劳累,使父亲怯而止步,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犹在。在大陆,父亲一直感受到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每逢中秋、春节,市台联领导亲自上门慰问,连续多年,父亲参加了省台联组织的老台胞欢度重阳节活动,让他的身心愉悦,思乡的情怀有了寄托。《告台湾同胞书》中所期待的“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都已成了现实,两岸的交流交往越发的频繁,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哥哥、弟弟们赴台后,父亲一直担心两岸交通往来不方便,当弟弟一家在两岸“三通”后,就赶上两岸的周末包机,顺利地回来探望时,父亲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海峡两岸就是一家么,啥也割不断我们的血脉亲情。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改善,父亲更热切盼望两岸能尽快走向和平统一。

父亲作为一个老台胞,他经历了生命中前后两个30多年的感情的变化,一方面是血脉、亲情的维系,他难以割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两岸隔绝,不通音信的38年,让父亲受尽了思乡的折磨;另一方面,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党中央制订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台联组织的关怀和体贴,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稳定,一步步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使他的思乡情感有了归宿。

父亲的人生之路是辛酸、曲折的,但晚年时的父亲也是开心、幸福的,他的快乐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儿孙满堂,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提升。父亲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两岸走向和平、稳定,他深感欣慰。2012年,在那个寒冷的正月,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父亲一直期盼的两岸实现统一,最终成了他的遗愿。

今天,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为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也可以告慰父亲: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前行,两岸一定会统一!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路上取得成效,同时我们更要努力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回首这40年,我们有一份感恩心更加地强烈,感谢党中央的高瞻远瞩,让两岸同胞获得最大关怀和福祉;感怀新时代指明的方向,让两岸同胞能够敞开胸怀、迈开脚步,共同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吴 琼

                             


健康生活 美食广场 家居流行 时尚休闲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统战部
地址:南通市工农南路88号海联大厦 邮编:226018
电话:0513-51015701 邮箱:ntswtzb@21cn.com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