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南通市委会紫琅支部副主委、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南通市儿童医院)医患办主任陶小冬,民建南通市委宣传部干部李可涵,民建会员、南通市崇川区政协委员、南通金滢纺织产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方联合反映: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但目前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很不理想。据8月27日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的数据相比,6月份所做的调研显示,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为较突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基层调研,结合笔者在儿童医院工作实际情况得知,青少年近视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导致儿童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近年来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猛,从2G到5G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电子产品的泛滥,各种视频、抖音、通讯等APP令人应接不暇,无论男女老少,街头巷尾到厅堂酒店放眼望去极少看不到不打游戏、不刷抖音、不看视频等现象,有时候家长为了带孩子方便或者应酬时只要孩子不打扰到自己,甚至放任孩子玩电子产品。在我院眼科,因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眼睛不舒服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此类儿童青少年患者是就诊者中的主流。尤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学校或培训机构都由现场教学改为了线上学习,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增多、户外活动减少,更是加剧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为此制定并印发了《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2、缺乏科学系统健康教育和干预体系,规范用眼落实不到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编制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检测与防控的应用标准( 2018)》,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不规范用眼有标准无落实。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7月,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33cm的标准线,75.3%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时长超过2小时。有报道显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监测和干预体系,因主客观原因,每天能够做到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
3、儿童青少年用眼护眼行业标准化管理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监管。一些眼镜验光或眼部保健商家打着专门为儿童青少年专业服务的旗号,在社会上玩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对于眼部物理保健或营养保健等缺乏权威的标准,机构的从业人员资质、机构准入、产品监管的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也没有相关机构履行这方面的监管义务。一旦出现问题,接受服务的儿童青少年及家属只能以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使权利救济,但是损害或不良结局已经发生。
为此,建议:
1、提高中考体育成绩比重,倒逼儿童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在目前中考体育占比总的比例过低,一些省区对于体育分数考核要求不高,造成了在中考中虽然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在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关系等。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在中考的体育考试中,逐步的加大体育分数的占比,这对于推动青少年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将形成倒逼势态,有助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氛围。逐步提升中考体育分数占比的比例,核心是能够形成在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推动,促进能够形成在管理中的健康有效管控,重点之一是视力保护。
2、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健康档案管理、事后的随访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及卫生主管部门应督导辖区学校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在儿童青少年入学前后做好视力健康体检,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视力检测,将这项工作纳入到对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考核中去。医疗机构及社会视光学机构做好学生视力检测的健康档案,监管部门定期公布幼儿园及中小学视力不良检出率、近视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服务机构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做好随访工作。
3、尽快建立儿童青少年用眼护眼标准化服务规范。明确监管部门,确立监管职责。针对儿童青少年用眼护眼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机构准入、产品性能、服务流程方法缺乏明确的标准,国家应加快制定儿童青少年用眼护眼服务标准,明确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机构准入、标准化服务流程,明确针对儿童青少年服务的产品需要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方可使用,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对于不规范服务、侵害儿童青少年权益的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
|